[1]王明亮,田思胜,王功国,等.明清时期中医骨伤科学术成就探讨[J].中医正骨,2016,28(09):75-77.
点击复制

明清时期中医骨伤科学术成就探讨()
分享到:

《中医正骨》[ISSN:1001-6015/CN:41-1162/R]

卷:
第28卷
期数:
2016年09期
页码:
75-77
栏目:
学术探讨
出版日期:
2016-09-20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王明亮1田思胜1王功国2汉吉健2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0; 2.山东省日照市中医医院,山东 日照 276800
关键词: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学术发掘 医学史明朝 医学史清朝
摘要:
明清时期中医骨伤科正式独立分科,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理论与临床上卓有成就的骨伤科医家。他们重视人体解剖结构,完善骨伤疾病的诊断,创新和总结手法,改良和革新固定器具,改进固定方法,发展方药应用,并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撰写了许多骨伤科专著,对中医骨伤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对明清时期中医骨伤科的学术成就进行了总结。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清·吴谦.御纂医宗金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1035. [2] 钱宗悫.胡延光《伤科汇纂》评述[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7,58(4):63-64. [3] 韩振华,江蓉星,王培荣,等.浅议《伤科补要》对中医伤科学的贡献[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3):1-2. [4] 清·钱秀昌.伤科补要[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8:22-36. [5] 韦以宗.跌损妙方、救伤秘旨、救伤秘旨续刻校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6-11. [6] 明·薛已.正体类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333. [7] 丁继华.伤科集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108. [8] 明·朱橚.普济方·诸疮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996-10011. [9] 栾玉新,曹德海,袁东利.《伤科补要》在骨伤科学上的贡献[J].辽宁中医杂志,1989,59(2):27-28. [10] 韦以宗.中医骨伤亟须“去西化”—《少林正骨》序言[N].中国中医药报.2015-4-16(3). [11] 夏铂.中医骨伤科技术特点及文化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3,34(15):76-77. [12] 明·王肯堂.证治准绳·疡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463-469. [13] 彭树森.《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的学术思想研究[J].四川中医,2006,24(12):29-31. [14] 曾琼清,韦以宗.《正体类要》对骨伤科的贡献[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89,5(4):38-39.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沈钦荣,孟永久,叶斌.顾氏伤科正骨经验[J].中医正骨,2015,27(11):78.
[2]白玉,王爱国.郭春园教授治疗颈椎病的学术思想探究[J].中医正骨,2015,27(02):64.
[3]于栋,张军.清宫正骨流派源流研究[J].中医正骨,2016,28(02):73.
[4]孙勇,郝军.筋病理论与经筋理论的异同[J].中医正骨,2016,28(04):72.
[5]胡零三,张玉民,詹红生.石氏伤科论治慢性筋骨病的经验[J].中医正骨,2016,28(09):70.
[6]赵梦云,张汗.从脾胃论治筋骨疾病的理论探讨[J].中医正骨,2017,29(12):48.
[7]陈小刚,周红海,韦坚,等.韦氏手法的传承发展与特色[J].中医正骨,2018,30(04):51.
[8]蒋铭,张强,徐锋.闵氏伤科治疗骨伤病的经验[J].中医正骨,2018,30(05):47.
[9]王明亮,田思胜.明清时期中医骨伤科“平补派”的学术思想[J].中医正骨,2019,31(04):59.
[10]王明亮,田思胜.明清时期中医骨伤科“武术伤科派”的学术思想[J].中医正骨,2019,31(06):73.

备注/Memo

备注/Memo:
2016-04-29收稿 2016-07-14修回
田思胜 E-mail:13854121893@163.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