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于栋,张军.清宫正骨流派源流研究[J].中医正骨,2016,28(02):73-74,76.
点击复制

清宫正骨流派源流研究()
分享到:

《中医正骨》[ISSN:1001-6015/CN:41-1162/R]

卷:
第28卷
期数:
2016年02期
页码:
73-74,76
栏目:
流派菁华
出版日期:
2016-02-20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于栋1张军2
1.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 100029;
2.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100102
关键词:
中医流派 中医学术发掘 正骨疗法 清宫正骨
摘要:
清宫正骨流派源于明末清初,兴盛于清中后期,集蒙、满、汉正骨医术于一体,对近现代中医骨伤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就清宫正骨流派的溯源、学术体系及早期代表人物进行简要介绍。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于敏中.日下旧闻考[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1178.
[2] 陈可冀.清代宫廷医话[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1.
[3] 张莉.清代上驷院简论[J].清史研究,1991,(1):33-36.
[4] 章乃炜.清宫述闻[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0:296.
[5] 巴吉格木德.蒙古医学简史[M].曹郁,译.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7:38-63.
[6] 张军,唐东昕,李俊海,等.孙氏筋伤手法脉系源流追溯考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3):51-52.
[7]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刘寿山正骨经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3.
[8] 奚达,孙树椿.刘寿山先生学术思想及正骨经验简介[J].北京中医药,1982,1(2):6-8.
[9] 吴谦.医宗金鉴[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31.
[10] 张莹.清代蒙古医士浅谈[J].历史档案,2015,(3):132-136.
[11] 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2331.
[12] 徐江雁.北京御医学派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
[13] 吴冰,叶海东.清代上驷院绰班处学术体系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4,33(6):435-438.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沈钦荣,孟永久,叶斌.顾氏伤科正骨经验[J].中医正骨,2015,27(11):78.
[2]白玉,王爱国.郭春园教授治疗颈椎病的学术思想探究[J].中医正骨,2015,27(02):64.
[3]孙勇,郝军.筋病理论与经筋理论的异同[J].中医正骨,2016,28(04):72.
[4]胡零三,张玉民,詹红生.石氏伤科论治慢性筋骨病的经验[J].中医正骨,2016,28(09):70.
[5]王明亮,田思胜,王功国,等.明清时期中医骨伤科学术成就探讨[J].中医正骨,2016,28(09):75.
[6]赵梦云,张汗.从脾胃论治筋骨疾病的理论探讨[J].中医正骨,2017,29(12):48.
[7]陈小刚,周红海,韦坚,等.韦氏手法的传承发展与特色[J].中医正骨,2018,30(04):51.
[8]王明亮,田思胜.明清时期中医骨伤科“平补派”的学术思想[J].中医正骨,2019,31(04):59.
[9]王明亮,田思胜.明清时期中医骨伤科“武术伤科派”的学术思想[J].中医正骨,2019,31(06):73.
[10]王青华,马智佳,姜宏.运用吴门络病理论辨治巨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医正骨,2019,31(10):37.
[11]蒋铭,张强,徐锋.闵氏伤科治疗骨伤病的经验[J].中医正骨,2018,30(05):47.

备注/Memo

备注/Memo:
通讯作者:张军 E-mail:zhangjunmd@163.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6-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