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蒲志超,谢伟勇,何灿杰,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治疗合并骨筋膜室 综合征的胫骨平台骨折[J].中医正骨,2012,24(08):32-34.
点击复制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治疗合并骨筋膜室 综合征的胫骨平台骨折()
分享到:

《中医正骨》[ISSN:1001-6015/CN:41-1162/R]

卷:
第24卷
期数:
2012年08期
页码:
32-34
栏目:
临床报道
出版日期:
2012-08-20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蒲志超谢伟勇何灿杰黄富荣吴润宝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广东省总队医院番禺分院,广东 广州 511430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胫骨平台 骨折固定术内 筋膜间隔综合征 外固定架 负压伤口疗法
摘要: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治疗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5月至2011年10月,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治疗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6例,男21例,女5例。年龄19~56岁,中位数36岁。左侧15例,右侧11例。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21例。按照Schatzker分型:Ⅱ型3例,Ⅲ型2例,Ⅳ型5例,Ⅴ型10例,Ⅵ型6例。合并伤: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2例,内侧副韧带损伤3例,外侧副韧带损伤2例,半月板损伤2例,腘动脉损伤1例。26例患肢均肿胀明显,皮肤张力高,伴有不同程度的活动障碍,表现出与损伤程度不符的剧烈疼痛,两点分辨觉减弱,其中21例足趾被动牵拉疼痛,3例患肢出现张力性水疱,19例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减弱,1例足背动脉未扪及,23例患肢血氧饱和度较健侧不同程度降低。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数12个月。15例切口二期直接拉拢缝合,11例缩小创面后取中厚皮片植皮。2例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未能恢复者,二期行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3例骨折延迟愈合; 2例针道感染,经换药、抗感染治疗后继续用外固定支架,拆除外固定支架后切口愈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10个月,中位数7个月。按照Merchant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8例,良5例,可3例。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以保证创面的充分引流,加速术后患肢肿胀的消退,改善局部微循环,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外固定支架能迅速有效地稳定骨折,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软组织的干扰,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治疗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相对简单、有效、值得推广的方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Schatzker J,McBroom R,Bruce D.The tibial plateau fracture.The toronto experience 1968-1975[J].Clin Orthop Relat Res,1979,(138):94-104.
[2] 周天洪,伍秀东.骨筋膜室综合征212例治疗体会[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6,24(4):412-413.
[3] 谢春雷,陈孜,姚爱明,等.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外固定支架在下肢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应用[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9,29(12):837-839.
[4] Merchant TC,Dietz FR.Long-term follow-up after factures of the tibial and fibular shafts[J].J Bont Joint Surg Am,1989,71(4):599-606.
[5] 陈志伟,刘春磊,杨乐忠.外固定架治疗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胫骨平台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0,16(11):866-868.
[6]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68-371.
[7] 杨闻强,张云坤,贾晓钧.伴有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24(8):755-756.
[8] 金建华,谢国华,许玉铉.重度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固定方式的临床评价[J].中华创伤杂志,2001,17(9):549-551.
[9] 冯传汉,张铁良.临床骨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59-460.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张宏,朱朝利,王钧全,等.微创经皮解剖型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J].中医正骨,2013,25(07):51.
[2]康汇,余斌,王涛,等.克氏针撬拨担撑配合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J].中医正骨,2012,24(10):49.
[3]贺喜顺,李付彬.关节镜与C形臂X线机辅助下微创内固定术 治疗胫骨平台骨折[J].中医正骨,2012,24(03):56.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2-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