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顾骐,李金学,朱立国,等.中医正骨推拿手法分类的现状与分析[J].中医正骨,2011,23(08):74-77.
点击复制

中医正骨推拿手法分类的现状与分析()
分享到:

《中医正骨》[ISSN:1001-6015/CN:41-1162/R]

卷:
第23卷
期数:
2011年08期
页码:
74-77
栏目:
综述
出版日期:
2011-08-30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顾骐李金学朱立国高云张兴平王尚全赵敏蔡静怡曹勇刘洪伟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100102
关键词:
正骨手法 推拿 分类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孙立明,王遵来,李平.推拿手法的分类与思考[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9):51-52.
[2] 于天源,林彩霞,薛卫国,等.谈按摩推拿手法分类的教学方法[J].中医教育,2003,22(4):41-42.
[3] 李鸿江.试论推拿手法的分类[J].按摩与导引,1992,37(6):37-40.
[4] 李鸿江.按摩与导引发展史略[J].按摩与导引,1991,36(1):23-27.
[5] 罗建,温博平,丰芬.近年来推拿手法规范化研究进展与思考[J].中医研究,2006,19(4):7.
[6] 张瑞明.关于按摩手法分类及有关问题探讨[J].按摩与导引,2004,20(1):6.
[7] 李金学,孙树椿,刘秀芹等.中医正骨推拿手法名称标准化英译的探讨[J].中国骨伤,2005,18(10):632-635.
[8] 孙树椿,孙之镐.临床骨伤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5-84.
[9] 刘柏龄.中医骨伤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4-71.
[1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刘寿山正骨经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3-53.
[11] 尚天裕.中国接骨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34-39.
[12] 曹仁发.中医推拿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9-99.
[13] 于天源,王晓军.伤科推拿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26.
[14] 喻慧荣.按摩手法生物力学析微[J].按摩与导引,2002,l8(5):4-6.
[15] 曹锡珍.中医按摩疗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79:35.
[16] 钱德金.推拿手法归类浅见[J].云南中医药杂志,1986,1:29.
[17] 孙龙军,李义秀.推拿手法的五行分类及临床应用举隅[J].按摩与导引,2001,17(2):59-60.
[18] 沈国权,严隽陶.汉英对照推拿手法图解[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7-12.
[19] 李永昌.中国按摩术[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8.
[20] 袁烽.按摩手法分级初探[J].现代康复,2000,3(4):399.
[21] 王之虹.推拿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4-109.
[22] 魏慧强.按摩手法的命名与分类初探[J].现代诊断与治疗,1990,1(1):84-91.
[23] 郝敬红.张开平.浅谈推拿手法中力量与技巧的关系[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9(3):29-30.
[24] 刘智斌.论推拿手法的刺激量[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25(3)32-33.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资助课题(No.2006BAI21B04)
通讯作者:李金学 E-mail:lijinxue@tom.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1-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