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林忠,党永生,张晓刚,等.中药干预细菌生物膜形成的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2013,25(01):35-37.
点击复制

中药干预细菌生物膜形成的研究进展()
分享到:

《中医正骨》[ISSN:1001-6015/CN:41-1162/R]

卷:
第25卷
期数:
2013年01期
页码:
35-37
栏目:
关节置换
出版日期:
2013-01-20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曹林忠1党永生1张晓刚2蒋宜伟1宋敏1张虎林2
1.甘肃中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2.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甘肃 兰州 730020
关键词:
中草药 生物膜 综述
摘要:
近年来,与细菌生物膜相关的感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与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有关,处理十分棘手,可导致手术的失败,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易引发医疗纠纷。中药在防治细菌生物膜引起的感染方面有独特优势,已成为继抗生素之后又一抗感染药物研究的重点。关于中药干预细菌生物膜形成的研究,从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制剂到中药有效成分单体及其衍生物逐步深入,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中药有效成分复杂,中药对细菌生物膜的干预作用很可能是多成分、多途径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的研究大多为体外研究,并不能完全模拟其真实的体内作用过程。因此,建立动物体内生物膜模型,对中药进行全组分提取、定向分离,研究不同组分的药效机制,尤其是干预群体感应信号系统调控、细胞内信号转导及相关基因表达的机制等,将成为研究中药干预细菌生物膜形成的重点。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Macassey E,Dawes P.Biofilms and their role in otorhinolaryngological disease[J].J Laryngol Otol,2008,122(12):1273-1278.
[2] 侯家宝,方泰惠.中药药理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8-40.
[3] 黄晓敏,黄丽婵,方志红,等.苦参与环丙沙星合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影响[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3):60-63.
[4] 周强,邓晨晖,张文,等.苦参提取物与头孢他啶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清除作用影响的体外研究[J].新中医,2008,40(12):98-99.
[5] 孔晋亮,刘晓岚,陈一强,等.黄芩水煎液联合左氧氟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J].天津医药,2008,36(5):331-333.
[6] 汪长中,程惠娟,徐颖,等.黄连解毒汤及其单味药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影响的比较[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2):63-65.
[7] 汪长中,程惠娟,官妍,等.牡丹皮水煎剂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J].微生物学杂志,2009,29(2):67-70. 中医正骨2013年1月第25卷第1期(总037) (总038)中医正骨2013年1月第25卷第1期
[8] 陈一强,覃雪军,朱莲娜,等.金银花水煎液及联合头孢他啶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体外影响[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4,24(9):738-742.
[9] 何敏.金银花对细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及其化学成分研究[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
[10] 汪长中,程惠娟,徐胜利,等.中药水提物对白念珠菌生物膜抑制作用的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9,21(11):965-968.
[11] 甘澍.中药对在体输尿管支架管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
[12] 黄晓敏,柯野,林良佳,等.溪黄草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1):1350.
[13] 官妍,程惠娟,汪长中,等.复方百肤青抗大肠杆菌引起细菌性阴道病生物膜的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4,22(9):1644.
[14] 程惠娟,官妍,汤华阳,等.百肤青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作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23(5):30.
[15] 张春雷,李忠新,李瑜珍,等.五味消毒饮联合红霉素对MRSA生物膜作用的初步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11,11(2):175-176.
[16] 王坤.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和研究注射用双黄连对细菌生物膜的影响[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09.
[17] 曹林忠.脱管散体外抑菌实验观察[J].甘肃中医,2008,21(11):79.
[18] 蒋宜伟,张晓刚,宋敏.等.中医祛腐生肌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干预作用[J].中医研究,2011,24(12):1-2.
[19] 黄晓敏,简润好,余晓铃,等.五倍子醇提液对假单胞铜绿杆菌生物膜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56-57.
[20] 黄晓敏,王婧婷,汪若波,等.五倍子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9(4):5361.
[21] 冯星火,赵广福,崔连东,等.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对抗菌药物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J].微生物学报,2000,40(2):210-213.
[22] 刘志祥,曾超珍,张映辉.穿心莲提取物体外抗菌活性及稳定性的研究[J].北方园艺,2009,(1):105-106.
[23] 李洪涛.穿心莲内酯对铜绿假单胞菌Quorum Sensing系统调控毒力因子产生及MexAB-OprM外排泵mRNA表达水平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24] Jiang X,Yu P,Jiang J,et al.Synthesis and evaluation of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 andrographolide analogues[J].Eur J Med Chem,2009,44(7):2936-2943.
[25] 曾祥萍.AL-1单用及联合用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1.
[26] 林丽华,余加林,林雅茵,等.大蒜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早期黏附及胞外多糖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9,20(1):38-41.
[27] 林丽华,余加林,芦起,等.大蒜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群体密度感应系统调控毒力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9,21(6):481-487.
[28] 黄志军.黄芩苷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2012,24(3):61-63.
[29] 王贵年,范莹,王龙梓,等.黄芩苷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影响[J].医学研究杂志,2011,40(1):131.
[30] 董春雷.人参皂苷单体及其与其他中药单体联合应用对细菌生物膜抑制作用的研究[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160444); 甘肃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BH201-067)
通讯作者:张晓刚 E-mail:kuoyang.00@163.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3-01-20